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应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手术和NIR

应用于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引导的肿瘤手术和NIR

来源: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工作原理 2023-04-20 09:29:09 57阅读次数

本文要点:在近红外-IIb窗口(1500-1700nm)发射的高量子产率量子点(QDs)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更深的穿透深度的生物成像。然而,低肿瘤积累,快速的肾脏清除和潜在的毒性阻碍了其生物医学应用。作者报道了一种响应肿瘤微环境的仿生病毒中空二氧化锰纳米壳,在腔内装载IR1061,并将量子点(PbS@CdS)锚定在表面,用于NIR-IIb荧光成像引导肿瘤手术和NIR-II光热zhiliao。这种基于量子点的纳米探针可以有效地粘附在肿瘤细胞上,实现肿瘤组织的高效积累。细胞外弱酸环境触发二氧化锰生物降解并释放IR1061,可显著描绘肿瘤边缘,用于肿瘤手术。此外,通过NIR-II光热效应可消除肿瘤的微转移。


20220802-1803366603.png

图1. NIR IIb量子点锚定和IR1061负载的中空病毒仿生二氧化锰,用于pH敏感的NIR IIb荧光成像引导实体肿瘤精确切除和NIR-II光热zhiliao。


由于潜在的毒性、被动靶向效果不佳和血液循环半衰期短,肾脏清除较快等劣势,量子点在肿瘤成像中的临床应用受到严重阻碍。本文作者研发了具有核壳结构的NIR-IIb量子点(PbS@CdS,1670nm发射),偶联在一个中空的仿生病毒二氧化锰纳米壳表面。病毒仿生纳米壳具有强大的细胞膜粘附和生物降解能力。为了获得更高的SBR,将有机探针IR1061被封装到中空的空腔中(HvMnO2@QDs-IR1061)(Fig.2)。因此,在正常组织下,HvMnO2@QDs-IR1061中的NIR-IIb荧光信号可以通过吸收竞争诱导发射(ACIE)机制被完全猝灭。在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外弱酸性条件下,pH触发HvMnO2生物降解,控制IR1061释放,NIR-IIb荧光恢复,可以获得高达25.0的SBR。


20220802-175565520.png

图2


制备得到量子点之后,作者仔细评估了量子点荧光的穿透深度。量子点的穿透深度明显高于镧系纳米晶体(图3a),SBR也更高(图3b),展示了量子点在1670nm发射下深层组织成像的高分辨率优势。然后作者测试了在808nm激光照射下量子点的光稳定性。量子点的NIR-IIb荧光信号照射240 min下保持相同的强度,而ICG的NIR-II信号在连续照射15 min后逐渐减少(图3c)。在PBS、血液、血清等不同的生物缓冲液中重新分散量子点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光稳定性。所有样品下NIR-IIb信号强度变化都可忽略(图3d)。纳米探针HvMnO2@QDs-IR1061在正常中性条件(pH=7.4)下表现极为稳定,仍保持球形形态,在弱酸性缓冲液(pH=6.5)下迅速分解,孵育8h后完全坍塌(图3e)。动态激光扫描结果检测到,在酸缓冲处理8h后,我们的纳米探针的尺寸从135nm明显下降到10nm,表明HvMnO2对酸性肿瘤微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图3f)。酸性pH使纳米探针释放IR1061后NIR-IIb荧光随着孵育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恢复(图3g,h),使制备的HvMnO2@QDsIR1061成为肿瘤组织中良好的细胞外pH敏感量子点载体。


图3


用4T1细胞检测HvMnO2的细胞内化,以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HSiO2)作为对照。如图4a所示,HvMnO2在30 min到120 min的孵育过程中表现出更快的内化速度,光滑的HSiO2胞内含量更低(图4a,c)。此外,细胞内锰的浓度在每个时间点都高于Si,进一步揭示了细胞对病毒仿生纳米颗粒的有效摄取。HvMnO2可以有效地逃脱正常细胞的捕获,特别是吞噬细胞富集网状内皮系统(RES),同时保持对肿瘤细胞强大的细胞内化。接下来,在1064nm激光照射下,作者评价了HvMnO2@QDs-IR1061的光热效应。在1064nm激光照射5 min后,HvMnO2@QDs-IR1061(1 mg/mL)的温度从21◦C显著上升到72◦C,而HvMnO2@QDs组仅记录到33◦C(图4e)。即使在4个激光照射的开/关周期后,纳米探针仍可保持初始光热转变效率(图4f)。这归因于IR1061的中空纳米壳免受其受到光加速氧化。激光照射下的HvMnO2@QDs-IR1061可产生比对照组更好的杀灭细胞作用。此外,通过AnnexinV-FITC/PI检测评估的细胞凋亡分析也证实了HvMnO2@QDs-IR1061联合NIR-II激光照射的热疗诱导的细胞凋亡最为明显(图4i,j)。这些结果足以证明病毒仿生空心HvMnO2@QDs-IR1061能够增强NIR-II光热剂的递送,从而实现有效的抗肿瘤zhiliao。


图4


作者继续探索该纳米探针在指导肿瘤手术上的可能性。HvMnO2@QDs和HvMnO2@QD-IR1061两组在注射后6小时均出现原发肿瘤积累。在注射后18小时达到最大含量(图5a)。切除6小时后两组的主要器官和肿瘤的体外NIR-IIb荧光图像显示出完全不同的信号。HvMnO2@QDs在肝中的信号更强而HvMnO2@QD-IR1061在肿瘤中的信号更强(图5b)。HvMnO2@QDs-IR1061中NIR-IIb荧光信号的SBR明显高于HvMnO2@QDs zhiliao的小鼠,表明肿瘤微环境敏感策略在成像引导的肿瘤手术中具有显著优势(Fig.5c)如图5d、e所示,在18h-20h时获得最高的肿瘤积累和SBR(高达25.0),肿瘤组织在18-20h达到了可忽略的肝脏保留的峰值积累,这应该作为肿瘤手术的时间窗。2小时的肿瘤保留时间应归因于溶酶体在排出HvMnO2@QD-IR1061后持续释放量子点。在其指导下进行肿瘤切除,术后组织中未检测到NIR-IIb荧光(Fig5f-I、g-I、h-I),随后用H&E染色对3例切除的荧光手术肿瘤进行分析。如预期的那样,注射18或20h后,正常和肿瘤组织边界清晰,癌旁组织无肿瘤残留,说明肿瘤被彻底切除。而注射纳米探针24h后,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没有发现分界线(Fig.5h),在主要肿瘤的手术切口组织中可以发现一些残留的肿瘤细胞,反映了此时肿瘤轮廓线的识别失败。20h组小鼠在手术20天后仍未发现肿瘤复发,但在14h和24h两组的大多数小鼠均有肿瘤复发。


图5


作者研究了尾静脉注射HvMnO2@QDs-IR106118h后的体内光热波动。研究发现,HvMnO2@QDs注射的对照组由于没有装载光热剂,肿瘤组织几乎没有温度变化。然而,HvMnO2@QDs-IR1061组在照射5 min后,温度显著升高至60◦C,表明其具有优越的光热效应(Fig.6b)。作者构建了淋巴结转移的癌细胞模型(Fig.6c),每间隔四天进行光热zhiliao,HvMnO2@QDs-IR1061组的转移肿瘤大小在18天以后是最小的(Fig.6d)。通过NIR-II区荧光检测也能看到HvMnO2@QDs-IR1061组的肿瘤荧光逐渐减小,在第16天时几乎不可见(Fig.6f)。HE染色也能看到IR1061组和HvMnO2@QDs-IR1061组细胞出现凋亡现象,而小鼠的重量不受影响,说明该纳米探针的安全性(Fig.6g,h)。


图6


总结:作者通过制造附有量子点的仿生病毒纳米颗粒1(HvMnO2@QDs-IR1061),用于指导NIR-IIb荧光成像下精确的肿瘤切除和有效的光热zhiliao。纳米探针在静脉注射后表现出强大的肿瘤细胞粘附。探针可响应肿瘤微环境pH发生生物降解,释放有机探针IR1061,产生NIR-IIb信号,而且可勾画出肿瘤与正常组织之间的边界,从而帮助完全切除肿瘤。这种无机NIR-IIb造影剂没有表现出器官损伤毒性、急性毒性和繁殖毒性。


参考文献

doi.org/10.1016/j.biomaterials.2022.121636


⭐️ ⭐️ ⭐️


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MARS 

NIR-II in vivo imaging system

高灵敏度 - 采用Princeton Instruments深制冷相机,活体穿透深度高于15mm

高分辨率 - 定制高分辨大光圈红外镜头,空间分辨率优于3um

荧光寿命 - 分辨率优于 5us

高速采集 - 速度优于1000fps (帧每秒)

多模态系统 - 可扩展X射线辐照、荧光寿命、一区荧光成像、原位成像光谱,CT等

显微镜 - 近红外二区高分辨显微系统,兼容成像型光谱仪


⭐️ ⭐️ ⭐️


 恒光智影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致力于为生物医学、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一体化的成像解决方案。自主研发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MARS。

          与基于可见光波长的传统成像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侧重于X射线、紫外、红外、短波红外、太赫兹范围,可为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助力科技研发。

          同时,恒光智影还具备探针研发能力,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超过15种探针,这些探针将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中。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4-19 09:55:28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