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用户前沿丨南开庞代文/黄灵&西工大胡文博JACS:量子点上转换新突破—近红外II区光激发的接近反斯托克斯位移理论极限的光子上转换

用户前沿丨南开庞代文/黄灵&西工大胡文博JACS:量子点上转换新突破—近红外II区光激发的接近反斯托克斯位移理论极限的光子上转换

来源: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分类:科技文献 2024-05-28 17:45:05 146阅读次数
反斯托克斯位移大小反映物质体系将低能光子转换为高能光子的能力。虽然三重态激子介导的光子上转换在太阳能利用、光氧化催化、立体3D打印和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多步的激子转移会导致能量损失,从而减小反斯托克斯位移。近期,南开大学庞代文教授和黄灵研究员与西北工业大学胡文博教授合作报道了一种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和一种新的噻吩取代的吡咯并吡咯二酮(Th-DPP)配体组成的杂合光敏剂,成功实现了近红外II区(NIR-II)光激发的接近反斯托克斯位移理论极限的光子上转换。

该文发现,新设计的配体分子Th-DPP与PbS QDs之间具有独特的“强-弱”双位点配位模式,即除了羧酸作为强锚定基团外,噻吩取代基上的硫(S)原子可以与 PbS QDs 表面的Pb2+形成弱配位,由这种配位作用驱动的Th-DPP构象变化可以调节PbS QDs与Th-DPP之间的电子耦合强度。这一可调控的电子耦合借助800 MHz核磁下噻吩取代基上氢原子化学位移的变化得以证明。在所报道的三种杂合材料中,PbS-3.36/Th-DPP的表面配体密度低,在Pb-S相互作用下,Th-DPP呈现为最接近PbS QDs的构象。距离 PbS QDs 越近,电子耦合越强,去屏蔽效应越弱,导致化学位移越小。

图1. 可调控的电子耦合

得益于强的电子耦合,该团队发现即使当PbS QDs与Th-DPP的能隙差小至0.04 eV时,二者之间的三重态激子转移效率仍可以接近100%。这种近乎“能量无损”的激子转移是反斯托克斯位移最大化设计的关键。

图2. 从PbS QDs到Th-DPP的三重态激子转移

在 1064 nm激光的激发下,该团队所报道的光子上转换显示出最高的校正上转换效率(0.37%),并且反斯托克斯位移(1.07 eV)接近理论极限(1.17 eV)。进一步将这一上转换体系作为一种光催化剂,在1064 nm波长的光照下首次展示了NIR-II区光子驱动的光氧化还原催化。这一研究对于开发具有大反斯托克斯位移的高效 NIR-II激发的上转换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同时可促进NIR-II区光子驱动的有机物转化。

图3. NIR-II区光激发的光子上转换和光氧化还原催化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姜林汗为论文第一作者,西北工业大学胡文博教授和南开大学黄灵研究员、庞代文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Near Infrared-II Excited Triplet Fusion Upconversion with Anti-Stokes Shift Approaching the Theoretical Limit

Lin-Han Jiang, Xiaofei Miao, Ming-Yu Zhang, Jia-Yao Li, Le Zeng, Wenbo Hu*, Ling Huang*, and Dai-Wen Pang*

J. Am. Chem. Soc.2024146, 10785–10797, DOI: 10.1021/jacs.4c00936


导师介绍

庞代文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6857

胡文博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95628

黄灵

https://www.x-mol.com/groups/OPULab


转载自:发光材料与器件


仪器推荐

爱丁堡FLS100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

爱丁堡仪器LP980系列激光闪光光解光谱仪


本文利用爱丁堡FLS1000以及LP980系统性的研究了量子点上转换光物理过程,通过稳瞬态光谱,瞬态吸收光谱以及量子效率研究三重态激子转移效率问题,从而为反斯托克斯位移最大化设计提供依据。爱丁堡仪器现拥有稳瞬态荧光,稳瞬态吸收,红外以及拉曼光谱产品,欢迎垂询。



天美分析更多资讯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