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NIR-II 染料 | 用于协同光动力和光热抗癌的NIR-I

NIR-II 染料 | 用于协同光动力和光热抗癌的NIR-I

来源: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类:工作原理 2023-04-20 09:29:09 132阅读次数

本文要点:研发用于深层组织协同光疗的近红外(NIR)小分子光敏剂是具有挑战性的。本文首先报道了一种利用受体工程策略的无重原子NIR半菁基光敏剂(BHcy)用于808 nm光介导的协同光动力疗法/光热疗法(PDT/PTT)的抗ai治疗。这种策略赋予BHcy更平面、更强大的π共轭结构,导致770/915-1200nm处的长NIR吸收/发射以及单线态氧(1O2)的能力和光热效应的增强,这是由于激发单重态/三重态的能级降低和促进系统间交叉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基于BHcy的纳米颗粒(BHcy-NPs)具有高效的1O2吸收率(12.9%)和高光热转换效率(55.1%)。更重要的是,BHcy-NPs在单次照射后,能够通过破坏主要细胞器显著杀伤癌细胞,抑制肿瘤在体内生长。总之,本研究为设计新的无重原子PDT/PTT制剂提供了一种策略,可用于潜在的临床应用。



背景:肿瘤光疗主要包括光动力疗法(PDT)和光热疗法(PTT),因其无创、高选择性、低耐药性和实时诊断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已成为原位肿瘤消融的高效治疗方法。在光照射下,PDT利用光敏剂产生细胞毒性活性氧(ROS)以诱导细胞凋亡,而PTT则使用光热剂产生强烈的热量以杀死癌细胞。然而,单个PDT或PTT通常不足以有效用于癌症治疗,因为肿瘤微环境中具有严重的缺氧性质和丰富的热休克蛋白。因此,PDT和PTT的组合被认为可以达到“1+1>2”的治疗效果。然而,联合光疗的一般方法是使用两个单独的PDT和PTT分子,可能需要不同的激光并导致复杂的治疗。仍然需要开发具有高ROS和光热产生能力的光敏分子,进一步改善协同PDT和PTT治疗。


迄今为止,PDT的几种光敏剂,如原卟啉IX,氯蛋白e6和亚甲蓝,已被临床批准用于治疗皮肤,食管和肺部肿瘤。然而,这些光敏剂的主要吸收光谱仍然位于可见光区域<700nm,由于生物组织内的强烈光吸收和散射,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深部组织中的治疗效果。在700-1000nm的生物透明窗口中,近红外光显示出更深的身体穿透力和最小的组织吸收,因此,最近人们非常关注开发用于深度PDT处理的近红外光敏剂,包括硼二吡咯甲烷(BODIPY)分子,菁衍生物,金属-有机配合物,和聚集诱导发射(AIE)化合物。然而,这些BODIPY和金属有机配合物通常含有重原子,如I,Br,Ru和Ir,以促进1O2的生成,导致明显的暗毒性,低荧光,以及冗长的合成。此外,BODIPY基光敏剂的光热转换效率(PCE)普遍较低。对于菁衍生物,尽管在近红外区域吸收较强且PCE良好,低1O2生产能力和低光稳定性限制了它们在协同PDT/PTT处理中的进一步应用。例如,吲哚菁绿(ICG)显示在水溶液中近红外光照射下的1O2量子产率低(0.2%)和光稳定性差。这些基于AIE的光敏剂通常表现出良好的效果1O2聚集状态下的量子产率和明亮的荧光,而由于畸变的构象,它们的吸收光谱低于700nm,并且在NIR激发下PCE受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单一光敏剂中同时控制良好的1O2 生成能力、高PCE、超过700 nm的长波长吸收和低暗毒性仍然具有挑战性。


采用的策略之一,以实现两者的高效1O2生成和NIR吸收/发射是在单个分子中引入强供体(D)和受体(A)部分以构建共轭D-A结构,可以降低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分布的能级,进一步减小T1(∆ES-T)和的最低激发态单态(S1)与三重态(∆ES-T)之间的能量差,半菁染料具有典型的D-π-A结构,消光系数高、斯托克斯位移大、生物相容性好、修饰合成容易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近红外荧光生物成像和疾病诊断。不幸的是,半胱氨酸染料的1O2产生效率(ΦΔ)极低。总是将重原子引入其中以促进系统间交叉(ISC)过程并进一步增加ΦΔ,而这种结构设计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暗细胞毒性,和短的三联寿命。没有可行的策略来构建没有重原子的治疗诊断PDT/PTT半菁基光敏剂。另一方面,由于吸收波长短,这些半菁基光敏剂通常使用660或700nm激光照射。然而,400nm和700nm之间的可见光具有更高的组织散射、吸水性和自发荧光,导致体内研究受到损害。由于808nm光在癌症光疗中的激发效果更好,因为它的组织穿透深度相对较深,正常组织和水的吸收较低,如何进一步扩展半菁的吸收/发射并使其适用于808nm激光激发仍然未知,在很大程度上尚未探索。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作者团队首次报告了一种受体工程策略,以构建无重原子NIR半菁染料(BHcy),用于在808nm光照射下协同PDT和PTT癌症治疗(图1)。通过调节受体单元的电子和空间位阻特性,BHcy在770/915nm处表现出红移吸收/发射,1O2生产能力强,光热性能高。与具有NIR-I荧光(700-900 nm)的传统半菁染料(Hcy)不同,在915 nm处观察到强烈的NIR-II荧光,尾部发射至1200 nm,这将进一步改善组织穿透深度和成像引导治疗。此外,Bhcy在145nm显示出的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和出色的光稳定性。理论计算表明,BHcy比Hcy具有更好的平面度和更大的π共轭,可以显著减小HOMO/LUMO和S1/T2,并进一步促进自旋轨道耦合(SOC)和ISC过程,从而使近红外吸收延长并使1O2生成增强。值得注意的是,BHcy(BHcy-NPs)的纳米颗粒在水溶液中显示出有效的1O2 生产(ΦΔ= 12.9%)和55.1%的高PCE。更重要的是,BHcy-NPs能够在808nm激光激发下通过协同PDT/PTT治疗显著抑制体内癌细胞和4T1乳腺肿瘤的生长。

图1


结果:BHcy的设计与合成:虽然传统的半菁染料如Hcy表现出良好的近红外光学性能,但其ROS和光热产生能力较差,限制了它们作为癌症治疗的光敏剂。为了获得一种用于协同PDT/PTT光疗的无重原子半菁基光敏剂,作者团队用1-乙基苯并(c,d)碘的平面部分代替了Hcy的受体单元,然后生成了具有更平面和更大的π共轭D-A结构的BHcy,这可能会减小∆E的能量差距S-T,促进ISC工艺,提高量子产率1O2 。另一方面,其更平面的骨架也会在深海中改变吸收波长并增加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从而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增强光热效应。BHcy和Hcy的半菁染料是通过Knoevenagel缩合反应直接合成的。


BHcy的光物理性质:作者团队首先在DMSO中测量了Hcy和BHcy的吸收和发射光谱。如图2a,b所示,Hcy在629/681 nm处表现出两个吸收峰,在710 nm处表现出最大的荧光发射。相比之下,BHcy在700/770nm处表现出红移吸收峰,在915 nm处表现出最大的NIR荧光发射,斯托克斯位移增大至145nm,这是由于更强的D-A相互作用和更大的π共轭结构。此外,BHcy还显示出NIR-II尾部发射到1200nm,表明其在NIR-II荧光成像引导治疗方面的高前景(图2b)。此外,作者还比较了Hcy和BHcy在水溶液中的吸收/发射波长。Hcy在水中的吸收和发射分别位于614/668和704 nm,而BHcy在637/755 nm处显示出吸收峰,在910 nm处显示出荧光发射峰。为了评估Hcy和BHcy的光热性能,作者测量了它们在不同激光照射下在水中的温度升高。当暴露于808nm激光照射10分钟时,BHcy溶液(50 μm)的温度显著升高,而Hcy溶液(50μm)的温度在650nm激光照射后仅略有升高(图2c)。计算出BHcy和Hcy的光热转换效率(η)分别为42.2%和6.5%,表明BHcy可以作为良好的光热剂。为了进一步调查BHcy的1O2生成能力,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用作1O2捕手,其415 nm处的特征吸收在感应后会减少1O2的生成。在808 nm光照射下,DPBF在415 nm处的吸光度在0-300 s的时间内急剧下降,显示出BHcy生产的1O2(图2e),虽然没有明显的1O2 在 650 和 808 nm 光照射下观察到 Hcy 的产生(图2d,f;)。此外,1O2 基于DPBF的衰减率,BHcy的生产效率比Hcy高9倍(图2f)。这些结果表明,BHcy作为808 nm激光刺激的无重原子光敏剂具有巨大的潜力。

图2


理论计算:为了深入了解Hcy和BHcy的电子激发和光物理性质,开展了密度泛函理论(DFT)和时相关DFT(TD-DFT)的研究。优化的几何形状、HOMO 和 LUMO 分布如图3a所示。Hcy表现出高度扭曲的构象,供体和受体单元之间的扭转角为44°,而BHcy表现出较小的分子主链扭转角(12°)。BHcy的平面结构可能会增强水溶液中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从而获得更好的光热性能。此外,与Hcy相比,BHcy在整个D-π-A骨架上显示出离域的HOMO和LUMO分布,显示出较小的HOMO−LUMO带隙,为1.91 eV,这与红移吸收非常匹配(图3a,c)。为了进一步研究在ROS生产中起关键作用的ISC工艺,ΔES-T接下来计算SOC值。较小的ΔES-T是,SOC 越大,越高1O2的生产效率。如图3b,c所示,Hcy显示出较大的ΔES1-T11.35 eV,小的SOC 为 0.13 cm−1及其 S1能级低于T2,导致ISC工艺不可行,量子产率低1O2。尽管BHcy表现出类似的ΔES1-T11.34 eV,其 ΔES1-T2仅为0.05eV,大的SOC为0.35 cm−1,可以显着加速ISC过程并促进1O2的量子产率。因此,受体工程策略赋予BHcy更好的平面度和更大的π共轭,从而在长近红外吸收波长下具有优异的PDT/PTT性能。

图3


BHcy-NPs的制备与表征:为了提高BHcy在体外和体内研究中的生物相容性,BHcy进一步与DSPE-PEG共同组装。形成了纳米颗粒,称为BHcy-NPs(图4a)。BHcy-NPs表现出≈10 nm的均匀直径和基于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和TEM分析的球形形态(图4b)。与BHcy相比,BHcy在水中的吸收峰为637/755 nm,BHcy-NPs在682/774 nm处显示出吸收峰,并有轻微的浴色位移(图4c)。SOSG是一种单线态氧特异性探针,用于检查BHcy-NPs在水溶液中的1O2生成能力,一旦与530 nm反应,在530 nm处显示绿色荧光1O2.如图4d所示,在808 nm光照射下,含有BHcy-NPs和SOSG的水溶液在530 nm处观察到明显的荧光强度增加,表明BHcy-NPs具有良好的1O2生成能力。据计算,水中BHcy-NPs的1O2量子产率为12.9%,比ICG(0.2%)高65倍。相比之下,没有明显的1O2观察到Hcy-NPs的产生(图4e)。随后,通过监测808 nm激光照射下温度升高(ΔT)来评价BHcy-NPs的光热性能。如图4f所示,BHcy-NPs的光热性能高度依赖于浓度和激光功率,随着浓度从10μm增加到50μm,ΔT从12.5升高到40.2 °C(图4f),30 μmBHcy-NPs的温度显著升高,通过将激光功率从0.75提高到1.5W,ΔT从19.0升高到33.5°C。然后,基于加热-冷却实验循环计算了BHcy-NPs的光热转换效率(PCE)。如图4g,h所示,30μmBHcy-NPs溶液的温度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升高至50.3°C10 min,PCE(η)高达55.1%,高于大多数报道的近红外花菁染料。此外,BHcy-NPs在5次加热-冷却循环后仍保持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并且在连续激光照射10分钟后表现出较好的光稳定性(图4i)。


图4


细胞ROS产生及光损伤机制:在确认了BHcy-NPs优异的PDT/PTT特性后,作者接下来将BHcy-NPs应用于体外光疗研究。首先,使用CCK-8测定在HeLa细胞中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如图5a所示,BHcy和BHcy-NPs在0至30μ m的浓度下均显示出可忽略不计的细胞毒性,表明暗细胞毒性较低。在808nm激光照射5分钟后,观察到BHcy-NPs处理细胞的剂量依赖性光毒性,导致20μ m浓度下≈80%的细胞死亡。为了进一步评估协同PDT / PTT抗ai治疗,作者分别研究了PDT和PTT的疗效,其中HeLa细胞与BHcy-NPs一起孵育30分钟,并用808nm激光在冰上进行PDT治疗或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一种ROS清除剂)预处理以进行PTT测试。BHcy-NPs在协同PDT/PTT治疗中表现出很强的光毒性,例如,单个PDT和PTT分别导致46%和50%的细胞死亡,而PDT和PTT联合导致90%的细胞死亡(30 μmBHcy-NPs)。此外,808nm激光器本身没有细胞毒性(图5a)。进一步验证细胞内1O2 辐照下生成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作为ROS指示剂,可用绿色荧光氧化成2′,7′-二氯荧光素。如图5b所示,激光或BHcy-NPs处理的细胞未观察到荧光。相比之下,在照射下与BHcy-NPs一起孵育的HepG2细胞表现出强烈的绿色荧光,这意味着产生1O2 。


图5


其次,通过共聚焦荧光成像研究了BHcy-NPs的协同PDT/PTT抗ai能力,并进行活/死细胞染色实验,直观地区分钙黄绿素-AM染色的活细胞和碘化丙啶染色的死细胞(红色荧光)。如图5c所示,对于808nm激光或BHcy-NPs处理的HepG2细胞,仅观察到绿色荧光。相比之下,“PDT + PTT” 组明显观察到强烈的红色荧光,而单个PDT或PTT组则同时出现绿色和红色荧光。这些结果表明,协同PDT/PTT处理比单独使用PDT或PTT可以达到更好的细胞杀伤效果,这与图5a中的结果一致。为了进一步研究光诱导细胞毒性的机制,作者接下来检查了治疗前后关键细胞器的变化,包括线粒体和溶酶体(图5d)。仅对于激光或BHcy-NPs处理的细胞,清楚地观察到细胞的正常形态。然而,在激光照射下检测到用BHcy-NPs孵育的细胞的膜起泡。此外,线粒体和溶酶体追踪器的绿色荧光几乎在整个细胞质中扩散,表明“BHcy-NPs+激光”组的溶酶体和线粒体都被破坏。为了进一步探索线粒体功能障碍,作者应用JC-1染色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在正常线粒体中显示J-聚集体的红色荧光,在异常线粒体中显示J-单体的绿色荧光。与仅具有红色荧光的“PBS+ L”和“BHcy-NPs”组相比,用BHcy-NPs和激光处理的HepG2细胞观察到强烈的绿色荧光,表明BHcy-NPs可以在808nm激光照射下诱导线粒体膜去极化(图5e)。


近红外-II引导内BHcy-NPs的抗ai治疗:在体外优异的PDT / PTT效果的鼓舞下,作者接下来评估了BHcy-NPs在体内的抗ai功效(图6a)。首先将BHcy-NPs溶液注射到4T1荷瘤BALB/c小鼠中,然后进行NIR-II荧光成像。强烈的NIR-II荧光迅速出现,并且在注射后1小时观察到最高的荧光强度(图6b)。因此,在注射BHcy-NPs1 h后进行协同PDT/PTT光疗。接下来,将4T1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三组:PBS + Laser,仅BHcy-NPs和BHcy-NPs + Laser。注射PBS或BHcy-NPs(0.5mg kg)后−1,500μm,30μL),将肿瘤暴露于808 nm激光(0.25Wcm−2)和体内光热图像由热像仪监测。与“PBS+激光”组相比,“BHcy-NPs+激光”组的肿瘤温度在用808nm光照射10分钟后迅速升高至55°C(图6c)。光疗后,每两天测量并记录小鼠的数码照片,肿瘤体积和体重,以评估抗ai效果。“PBS+Laser”和“BHcy-NPs”组显示出快速的肿瘤生长,而对于用“BHcy-NPs + Laser”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显着抑制,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两个肿瘤完全消融(图6d,e)。为了进一步确认体内光疗效果,使用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分析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测定检查切除的肿瘤切片(图6g)。对照组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形态正常,“BHcy-NPs+激光”组明显坏死。此外,在用BHcy-NPs和808nm激光治疗的肿瘤中检测到大量具有绿色荧光的凋亡细胞。此外,还研究了BHcy-NPs的生物安全性。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图6f),在包括心脏,肝脏,脾zang,肺和肾脏在内的主要器官中没有检测到明显的异常或器官损伤。这些结果表明,BHcy-NPs有望作为一种安全的治疗诊断药物,用于体内协同PDT/PTT对抗ai症。

图6


结论:综上所述,作者成功设计合成了一种无重原子半菁基近红外光敏剂(BHcy)用于PDT/PTT协同抗ai治疗。通过受体工程策略,具有更平面和更大的π共轭结构的BHcy在770/915 nm处表现出红移NIR吸收/发射,NIR-II尾部发射至1200 nm,促进了ISC过程并提高了光热性能。BHcy可以与DSPE-PEG2000 组装形成均匀纳米粒子(BHcy-NPs),其具有良好的量子产率1O2(12.9%)和高光热转换效率(55.1%)。值得注意的是, BHcy-NPs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在体外和体内均具有优异的抗ai效果,这种设计策略将为开发用于癌症光疗的高性能新型PDT/PTT药物提供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

DOI: 10.1002/smll.202204851


⭐️ ⭐️ ⭐️


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 - MARS 

NIR-II in vivo imaging system

高灵敏度 - 采用Princeton Instruments深制冷相机,活体穿透深度高于15mm

高分辨率 - 定制高分辨大光圈红外镜头,空间分辨率优于3um

荧光寿命 - 分辨率优于 5us

高速采集 - 速度优于1000fps (帧每秒)

多模态系统 - 可扩展X射线辐照、荧光寿命、一区荧光成像、原位成像光谱,CT等

显微镜 - 近红外二区高分辨显微系统,兼容成像型光谱仪

 


⭐️ ⭐️ ⭐️


 恒光智影

       上海恒光智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近红外二区成像技术。致力于为生物医学、临床前和临床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先进的、一体化的成像解决方案。自主研发近红外二区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系统-MARS。

       与基于可见光波长的传统成像技术相比,我们的技术侧重于X射线、紫外、红外、短波红外、太赫兹范围,可为肿瘤学、神经学、心血管、药代动力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科研人员提供清晰的成像效果,助力科技研发。

       同时,恒光智影还具备探针研发能力,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超过15种探针,这些探针将广泛地应用于众多生物科技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中。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4-19 09:55:28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