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RSV、VZV等CHO重组蛋白膜过滤技术应用 | 除病毒过滤篇

RSV、VZV等CHO重组蛋白膜过滤技术应用 | 除病毒过滤篇

来源:Cytiva(思拓凡)      分类:操作使用 2024-03-20 10:00:08 92阅读次数


在上期的膜过滤应用系列中,我们介绍了澄清过滤中的深层过滤在疫苗中的应用,对于澄清后的料液,经过捕获层析、中间纯化及精纯后经过纳滤膜过滤以进行病毒去除,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着重介绍除病毒技术在CHO重组蛋白疫苗中的应用技术


除病毒技术介绍


生物制品的起始原材料通常来源于微生物发酵或者人/动物源的细胞、组织和体液等,其生产或制备过程有存在病毒污染的潜在风险。内源性病毒污染源可能来自工程细胞、组织或体液,外源性病毒污染源可能是由物料、人员、环境引入的。

国内外就保证药品安全性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主要可归纳为如下三条:

 1 

对细胞系和其他原料(包括各种培养基)进行选择和检测,确保其不含可能对人有感染和致病作用的病毒。

 2 

对生产工艺中清除感染性病毒的能力进行评估。

 3 

在生产的适当步骤对产品进行病毒检测,确保产品未受感染性病毒的污染。

不同类别生物制品因其来源、潜在污染病毒的特性、生产工艺、给药方式、适用人群等方面有所差异,对应的病毒安全性控制要点也不同。疫苗制品的病毒安全性控制主要包括对原材料和辅料的来源控制,产品病毒污染检测和筛选。采用重组技术生产的疫苗应符合重组治疗性生物制品的相关要求,重点考虑工程细胞、工程菌的来源控制,及生产工艺过程的病毒清除能力


除病毒滤器的选择及应用


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多个工艺步骤具有病毒灭活/去除的能力。如巴氏消毒法、干热法、低pH孵育法、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 (S/D) 法、色谱法以及膜过滤法等。

以上这些方法有着不同特点,在实际生产工艺的选择时需要根据潜在病毒特性、结合产品特性及生产工艺特点、病毒清除机制进行综合考量。

除病毒过滤的机理是通过尺寸排阻的方式,将病毒颗粒截留在滤膜表面或者滤材深部,达到病毒清除的效果。过滤过程主要考察滤器的载量、滤速和病毒拦截能力。诸如蛋白浓度、聚体水平、杂质水平、料液冻融情况以及操作等都是影响除病毒过滤结果的关键因素。同时可采用不同的预过滤的方式来优化实验结果。

除病毒滤器的膜材主要有聚醚砜 (PES) 和聚偏二氟乙烯 (PVDF) 两种。思拓凡的Pegasus Prime除病毒过滤膜为20 nmPES材质,滤速较快,通常大于300 LMH。采用双层不对称结构,表面特殊设计的凹槽结构可以有效增加滤膜表面积,提高滤膜的抗污堵能力。尤其适合处理中、低污堵料液。


图1:Pegasus Prime滤器表面结构


对于中高浓度或者粘度大的复杂料液,可采用20 nm改性PVDF材质的PegasusSV4除病毒过滤器。该产品对样品浓度及性质耐受度高,通常在加毒后滤速衰减不明显。采用专利的新月形打褶方式,每10英寸滤芯膜面积可达2.25 m2,减少工艺使用滤芯的数量,同时最小化系统滞留体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工艺成本。可获得更高的载量和更优的COGS。

除病毒过滤器往往需要配合预过滤使用,增加预过滤器可以大大提高除病毒过滤膜的处理能力。通常可选择除菌过滤器或者深层过滤器。以Prime除病毒滤器与Protect预过滤为例,结果(如图2)Pegasus Protect预过滤器大大提升了除病毒滤器的处理量。


图2:预过滤器对病毒过滤的影响


图3,图4分别展示了不同浓度的CHO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料液Prime和SV4除病毒滤器上的表现,由图可见Prime在低浓度的重组蛋白疫苗上滤速快,过滤过程中滤速持续衰减,SV4在中高浓度的重组蛋白疫苗上虽然滤速比Prime慢,但是滤速平稳,在难过滤料液上也有独特的应用。


图3:Protect+Prime除病毒的过滤载量vs滤速曲线

料液为CHO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疫苗,浓度<1mg/ml


图4:DJL+SV4除病毒的过滤载量vs滤速曲线

料液为CHO细胞表达的重组蛋白疫苗,浓度<5mg/ml


想要获取更多咨询吗?

扫码即刻免费申请试用


相关阅读:

? RSV、VZV等重组蛋白疫苗的膜过滤技术应用|澄清过滤篇


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严禁私自转发或抄袭,如需转载请联系并注明转载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前往官网了解更多资讯

 点亮

,传递信息 ↓ ↓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