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飞驰人生的背后:工艺流程温控系统在汽车机油领域的应用解析

飞驰人生的背后:工艺流程温控系统在汽车机油领域的应用解析

来源: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科技文献 2024-04-03 17:15:13 58阅读次数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汽车机油是发动机运转的润滑油,可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根据组成成分可将机油分为矿物机油、全合成机油和半合成机油三类,其中矿物油是以石油中精炼出的润滑机油为基础,混合各类添加剂制备获得的,因此杂质较多且易产生积碳;全合成机油是基础油完全为人工合成油调配的机油,具有清洁性强、使用温度广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半合成机油则是由矿物质油和全合成机油以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油,具有性价比较高的优势。



不同场景下的机油粘度变化   

由于组成成分不同,不同机油在特定工作温度下展现的流体力学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机油粘度上的变化,这也是判断机油性能的关键参数之一。

01
低温场景

当汽车刚启动时,发动机和机油处于较低温度水平,此时机油粘度较高且均沉积在发动机底部,而改良后的机油可在低温时就具备低粘度的特性,从而具有流动性高的特点,可快速在各润滑部位形成油膜保护,从而减少冷启动时发动机内部摩擦损耗。因此低温场景下机油的粘度水平对发动机的保护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北方地区,需要选择低温粘度较低的机油或者提高怠速升温机油,以确保低温下引擎启动顺畅。

02
正常工作场景

当汽车正常行驶一段时间后,通过内置冷却系统的调节,暖机工况下曲轴箱内的机油温度设计在100℃附近(部分德系发动机温度较高,达120℃左右),因此100℃的机油粘度显然是机油润滑性能的核心指标,此时常规机油粘度可达到10 cP左右,但由于发动机内部各部件的间隙不同,此温度下粘度低或过稀的机油虽有更好的流通性和省油能力,但形成的油膜厚度也会变薄,对于部分间隙较小的发动机易出现磨损。

03
高温场景

由于发动机在工作时并非所有部件都处于100℃左右的恒温状态,其内部的曲轴颈、凸轮轴等润滑关键部位在激烈驾驶时可达到150℃的高温工况,因此高温场景下机油的流体力学特点也很关键,充分润滑才能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

04
极端场景

在评价机油性能指标时常会考虑到极端的使用场景,由于机油在实际使用时存在蒸发损失现象,因此会测量油温由常温升至248-249℃时机油损失的百分比,从而判断机油的蒸发值和使用寿命。同时,当汽车冷却系统失效时,过高的机油温度会导致粘度低于安全值2.6cP,导致产生的油膜过薄,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爆缸,因此极端高温条件下机油粘度越高安全性越强。

值得一提的是,《飞驰人生2》中最后的竞速环节充分阐明了机油在极端低温下的润滑性下降会导致发动机缸内摩擦爆缸和极端高温下机油燃烧后缺机油引起的缸内摩擦爆缸两种风险,因此 机油在极端温度下的性能突破 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工艺流程温控系统   

综上所述,机油的运动粘度值在不同温度场景下的表现是评价其综合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在机油生产的性能验证过程中,需要设计多个温控条件下的粘度测试,温度范围可达-20-250℃。

深耕温控领域多年,设备型号包括工艺流程控温系统落地恒温冷却循环器桌面恒温槽等大中小各个型号,其中工艺流程控温系统在不需要加压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80℃~300℃连续控温;采用全密闭管道式设计,降低导热液需求量的同时,提高系统的热量利用率,达到快速升降温度。膨胀容器中的导热介质不参与循环,可以降低导热介质在运行中吸收水分和挥发的风险。

因此,在机油性能测试时,新芝设备可协助客户更好的搭建测试场景,提供稳定、多元的温度条件,为测试人员提供安全、可靠、可控的操作体验。



  -END-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


  关于 

是知名的生命科学仪器提供商,也是国内超声波技术应用探索的先行者。公司在超声波细胞粉碎,萃取,分散,除垢、高压均质及超低温、冷冻干燥、基因细胞重组等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并研发了包括超声波破碎仪器、冷冻干燥设备、分子生物学仪器、实验室洁净设备、工业防垢除垢设备等产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行业解决方案。

责声明:本宣传文案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知网文献、知乎、百度等公开渠道;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号的部分文字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您发现图文内容(包含文字、图片、表格等)对您的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造成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用户使用或无法使用本公众号平台传递的信息所造成的所有直接或间接损失,本公众号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宁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享有最终解释权。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