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关注PCBs | 守护环境,助推多氯联苯持久性污染物精准检测

关注PCBs | 守护环境,助推多氯联苯持久性污染物精准检测

来源:广州佳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分类:选购指南 2024-01-04 18:15:07 74阅读次数

PCBs

 多氯联苯 

PCBs结构式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缩写为PCBs)是一类人造的有机化学物质,由碳、氢和氯原子组成。它们具有以下特点:性质稳定,不易燃烧,绝缘性能优良因为这些特性,多氯联苯曾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工业领域,例如在电容器和变压器的冷却剂和绝缘材料中,以及在塑料和油漆中作为添加剂等。


后来研究发现,多氯联苯对环境和生物健康极为有害。它们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而不被分解,污染水质和土壤,对生态系统产生持久性的影响。


多氯联苯(PCBs)是首批被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其具有难降解性、生物毒性等危害。



目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多氯联苯污染物的研究,并将其列为环境优先控制和监测的对象。各国也均制定了法律严禁多氯联苯的继续生产和使用,并颁布了相关的标准方法,对它们进行监测。


美国环保署将多氯联苯列入优先控制的有机污染物的名单,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挪威、澳大利亚、奥地利等世界发达国家也对多氯联苯这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开展相应的基础研究和污染控制。


我国政府在1989年就将多氯联苯列入《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名单》,并于1992年实施了《含多氯联苯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13015-1991)。1999年又将多氯联苯列入新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



随着我国法规的不断完善,多氯联苯的监控工作已深入展开,进一步开展对食品、工业品、城市空气、自来水和主要河流等多方面的有机污染物的调查,明确提出将有机污染的监测分析工作列为监测工作重点解决的问题。将有机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的本土化、标准化、现代化作为工作目标,并建立配套的有机污染控制法令法规等。




1.

HJ 715-2014  《水质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


2.

HJ 743-2015  《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3.

HJ 890-2017 《土壤和沉积物 多氯联苯混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

HJ 891-2017 《固体废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5.

HJ 902-2017 《环境空气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6.

HJ 903-2017 《环境空气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7.

HJ 904-2017 《环境空气 多氯联苯混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8.

GB 5009.19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指示性多氯联苯含量的测定》


9.

GB 31604.3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食品接触用纸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10.

GB/T 34270-2017 《饲料中多氯联苯与六氯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1.

GB/T 25001-2010 《纸、纸板和纸浆 7种多氯联苯(PCBs)含量的测定》


12.

GB/T 20387-2006 《纺织品 多氯联苯的测定》


13.

NY/T 1661-2008 《乳与乳制品中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4.

SN/T 2691-2010 《塑料制品中二英类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法》



由于多氯联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对其的监测和控制变得至关重要。CATO提供多氯联苯系列标准品,助力检测机构更准确地评估环境和食品中的多氯联苯污染水平,以严格控制多氯联苯的产生和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更多产品详情

请添加CATO企业微信客服垂询





往期回顾

2023,CATO助您守护质量安全
冬至福利 丨征求意见的21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品都在这里!
招贤纳士 | 岁末寒冬,期待与你温暖邂逅
CATO独家 | 二十碳五烯酸配套杂质标准品
CATO直播 | 液相方法开发技术专家在线分享《HPLC中干扰峰的分析与解决》
火热进行中 | CATO诚邀您莅临全球医药顶级展会 2023 CPHI 巴塞罗那
CATO助力实验室“人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能力验证活动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