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网(120med.com)欢迎您!

| 登录 注册
网站首页-资讯-专题- 微头条-话题-产品库- 品牌库-搜索-供应商- 展会-招标-采购- 社区-知识-技术-资料库-直播- 视频-课程

技术中心

当前位置:医疗器械网> 技术中心>聚焦行业难点——氯碱厂二次盐水中9种杂质元素的检测

聚焦行业难点——氯碱厂二次盐水中9种杂质元素的检测

来源:耶拿分析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分类:操作使用 2024-04-25 10:15:10 62阅读次数


前言:

氯碱工业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来获得其核心的两个产品烧碱和聚酯乙烯(PVC),并以它们为原材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


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通常采用离子交换膜法进行,此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具有特殊的选择透过性,电解槽中的饱和盐水中的杂质将会影响离子膜的通透性,从而破坏电解槽的正常运行。具体影响如下:

(1) Ca2+、Mg2+的影响:在电解过程中Ca2+、Mg2+将与阴极电解产物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及氢氧化镁沉淀。不仅消耗生成的碱,沉淀物还会堵塞电解槽离子膜空隙,降低离子膜的通透性,导致电流效率下降,槽电压升高,破坏了电解槽的正常运行。

(2) Fe3+及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在电解过程中会在阴极附近和OH-生成Fe(OH)3、Mn(OH)2、Cr(OH)3等沉淀,堵塞离子膜,增加离子膜电压,影响了电解槽的正常运行和技术经济指标;另外,Fe3+、Mn2+、Cr3+、Ni3+等多价金属离子对阳极活性有很大的影响,沉积在阳极表面,形成不导电的氧化物,使阳极涂层的活性降低,增加压降,电耗升高。

为了降低饱和盐水中杂质元素的含量,通常进行二次处理(螯合树脂塔串联),经过处理后的盐水称为二次盐水,其中杂质元素含量需满足极为苛刻的要求,才能确保电解槽的正常运行。具体限值图下:

二次盐水一直是行业内具有挑战的样品类型,其样品的特点和难点具体如下:


德国耶拿全套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难点,德国耶拿的高分辨率ICP-OES PlasmaQuant 9100结合样品特点,仪器的优势,可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除了仪器硬件,PlasmQuant 9100的软件设计可使测试更高效!

由于二次盐水样品中基体含量高,需选择标准加入法测试,但是传统方式一个样品配制一组标准曲线,若10个样品,则需要30-40个标准溶液,工作量很大,可能需要2-3h完成测试;而实际上,高盐基体虽然盐分高,但是成分相近,是十分适合使用标准加入校正法进行测试的,PlasmQuant 9100可采用标准加入法测试,则一组10个样品中,只需选取其中一个样品配制标准溶液,其他样品直接稀释1倍进样即可!配制溶液工作量大大减少,上机时间可缩短1倍左右,测试效率大大提高!


应用实例


样品:1份氯碱厂精制近饱和(310g/L)NaCl 溶液

测试元素:Mg、Ca、Sr、Ba、Al、Fe、Ni、Si、Mn

测试方法:标准加入校正法

溶液配制:将样品稀释1倍(即上机盐分155g/L)并加标至表 1 的 5 只 50mL 塑料离心管中,取4份样品溶液25.00mL 于 1~4 号离心管中,在2~3号离心管中加入标准溶液,用超纯水稀释至50mL,摇匀。加标浓度如表 1 所示:


155g/L NaCl直接进样等离子体:


数据结果:标曲曲线拟合情况:R 为0.997~0.99997。加标浓度很低(10ppbSi加标1ppm)情况下,回收率依然达到88~107%。

注:二次盐水原样=上机测试浓度*稀释倍数(2倍)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典型元素稳定性分析:155g/L盐分样品加标10ppb(Si加标1ppm)连续进样10次,RSD波动在3.69~5.67%。

德国耶拿PlasmaQuant 9100测试155g/L盐水检出限低范围为0.002~1.Xppb,低浓度加标回收率在88~102%之间,说明数据准确可靠!10次连续进样RSD可达到3.69~5.67%说明测试结果稳定性好!综上,PlasmaQuant 9100完全满足氯碱行业二次盐水中杂质元素的测定!



耶拿仪器优势特点:


1、市面上最高的光学分辨率,达到3pm(@200nm);

2、PQ 9100采用独特的 冷锥+氩气反吹-彻底消除尾焰,并不引入新的干扰!

3、自激式,四绕组感应线圈(水冷),等离子体更加稳定!

4、四种观测方式,高低浓度元素一次进样即可完成!

5、PQ 9100等待时间短:5min即可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6、快速吹扫光室,深紫外区元素也可快速测试!

7、PlasmaQuant 9100软件具备独有的ABC连续背景扣除技术,无需人为选择背景点,重现性好!



标签:

参与评论

全部评论(0条)

获取验证码
我已经阅读并接受《医疗器械网服务协议》

推荐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文由医疗器械网入驻的作者或注册的会员撰写并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医疗器械网立场。若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立即通知作者,并马上删除。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医疗器械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医疗器械网,转载时须经本网同意,并请注明医疗器械网(www.120med.com)。

③本网转载并注明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④若本站内容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诉,我们马上修改或删除。邮箱:hezou_yiqi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详细]
最近更新:2023-09-18 16:20:36
关注 私信
更多

最新话题

最新文章

作者榜